津門詭事錄 作品

一百二十九 鬥蟲

  最後就是看牙,這蛐蛐的牙鉗必是要幹亮不軟潤,牙鉗才會堅硬鋒利善於打鬥,尤其是牙鉗的鋸齒必要尖銳鋒利。

  狗少這隻蟲,頭大額高,額頭烏黑,油光鋥亮,雙腿微微泛白,的確是稀有品種。

  那正是:

  “烏頭青項翅金黃,兩腿如鉤似繃簧”

  “雙鉗塗漆如墨染,諸蟲一見膽先亡”

  可劉四爺這隻蟲品相更是不凡,一出罐,眾人上眼,只見此蟲額頭寬厚上揚如棺似錘,顏色古銅略帶赤金。牙鉗赤紅長大,後足雄健異常。

  有詩為贊:

  “金頂白翼齒牙長,項闊額寬勢頭強”

  “雙翅一揚震天響,銅甲赤鉗真蟲王”

  這狗少開罐下盆這就要開鬥,劉四爺卻一揚手微微一笑到道:

  “慢!”

  狗少歪著腦袋斜著眼,列了劉四爺一眼,七個不服八個不憤道:

  “幹嘛?慫了?”

  劉四爺也不惱,食指捻著拇指上的白玉扳指,冷冷的道:

  “咱不能幹來啊!您了下點兒嘛呢?”

  劉四爺這是要下賭注了,他指著鬥蟲發的家,輕易不出手,出手必要下重注。

  狗少也不含糊,撇著嘴道:

  “聽您了的!您了畫出道,我接您了的!”

  “有您了這話就行,前兒個,孟家大少和朱三爺鬥蟲,下了三百塊現大洋。咱今兒個也不多來”劉四爺微微頓了頓接著道:

  “就來兩千塊現大洋,怎麼樣?”

  周圍眾人一聽著兩千現大洋,個個乍舌心驚!

  “兩千夠幹嘛的,兩千夠幹嘛的!要來咱就湊個整,一萬塊現大洋!”狗少也不管身邊的朋友怎麼拉他衣袖,愣是把賭注漲到了一萬塊。

  這在當時可是可真是天價了,當時一塊大洋能換二百多三百大子兒,登瀛樓一桌上等酒席也就兩三塊現大洋。狗少這是嗆火帶鬥富。這場賭鬥之後沒出三天,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天津衛。

  劉四爺本來不想和狗少賭這個氣,但架不住他拿話擠兌。再說場面上的人,決不能在天津衛老少爺們兒面前栽面兒,一咬牙應下了賭注,找保人寫字據,兩人當場簽字畫押,賭鬥一萬塊大洋。

  開鬥之前先要下探子撩撥蛐蛐,學名叫掌菣(芡),或者下芡。就是用探子或芡草撩撥蛐蛐增加蛐蛐的鬥性。

  這下芡可是門學問,首先芡草可不是做芡粉用的那種原料,而是一種叫蟋蟀草或者牛筋草的植物,其莖可以劈成細絲來逗弄蛐蛐。

  鬥蛐蛐歷史悠久所以下芡也是古來有之,相傳古時候會用數十根芡草從頭劈開用膠粘在一根小棍兒上,有的像掃帚,有的像大刀。再用蒼蠅頭上的血染在芡頭上。這種芡草最容易讓蛐蛐“開牙”就是張開上顎。

  清末民初開始用香蒿做探子,細細的香蒿杆兒,杆兒頭粘上老鼠鬚子或者黃鼠狼尾毛來逗弄蛐蛐,但效果反而不如芡草效果來得好。

  這好的芡草探子要在白露前幾天選梗長筆直芡草,然後先在飯鍋裡蒸,再拿到太陽下邊曬乾,如此是三蒸三曬,再挑出茸毛多而柔軟,色澤明亮堅韌的草。最後在茸毛上染上蒼蠅頭上的血。這樣做出來的探子才最好。

  再來就是下芡的手法,拇指中指食指三根手指捏住探子杆兒,捻動探子杆兒逗弄蛐蛐,讓蛐蛐如臨大敵,振翅開牙鬥是性大勝。除了日常訓練蛐蛐,開局引逗、局間導引,分局引逗全都用得上。

  您可別小看這下芡的功夫,高手下芡那是明分陰陽剛中有柔柔中帶剛,蛐蛐一般要是鬥輸了,就失了膽氣鬥性也就廢了,但要是到了這樣的高手手裡就算鬥敗了的蛐蛐,也能靠著下芡讓鬥敗了的蛐蛐再起鬥心振翅嘶鳴,重新下場掐架。

  劉四爺掌芡可是一絕,那是頂門立戶的看家本領,正兒八經地下過苦功。這些年贏房子贏地,全靠這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