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470章 苞米收割機好使

今年北部戰區的苞米是從穀雨開始種的,第一批苞米是4月20日播種的。鐵單4和丹玉3的生長期都是150天,到9月18日正好150天,雖然離9月23日秋分還有5天時間,但從9月8日白露放晴後,也曬了10天紅米了,積溫夠了。

柳維嘉為了不耽誤苞米收割機的批量生產,還為了檢驗組合式機械的各環節作業效果,拿出了50垧苞米讓他們做試驗。

覃工把技術人員分了兩撥,一撥操主機收割,一撥安裝剝皮機和脫粒機,而那輛麥收機只能等水稻收割時再試機了。

那輛苞米收割機的切割臺用了原有的推土鏟液壓系統調節高低,割出的茬子不但低,而且切口是平的,比人工用鐮刀割的斜茬要理想得多,幾乎不留茬管,只留茬須。因為切割臺的刀具是平著旋轉的,這對秸杆還田是利處最大。

那玉米秸稈被割斷後是向後倒的,會被快艇般的切割護壁裡的裝置將其吸上傳送槽,調轉方向,橫著傳送到左側的進稈口;那個進稈通道是在履帶上邊的,後邊的掰棒箱則是一半在履帶之上,一半在履帶之下;苞米稈進入掰棒箱後,有個轉向,要分別經過幾個只能過杆的徑孔,稈過去後便又轉向去了右側的吐稈通道,苞米棒被擼下後便落到了儲存箱裡。

儲存箱對拖拉機原有的懸耕液壓系統進行了改進,可把兩個箱鬥依次舉起1.5米後倒向尾後跟隨的大車車箱裡。

開始收割時,大車的牲畜對機械的聲響有恐懼,不願靠近,只能停車後裝棒子,耽誤了作業時間。老闆子讓掌包的牽住兩個拉套的牲畜,自己牽著轅馬後退,便解決了這個問題。

鏈軌車以每小時8公里的速度行進,只比人行走快了一倍,有3輛大車輪流跟隨,一輛大車能裝2000多斤苞米棒,3輛車1個小時裝5車,不僅時間能串得開,而且不用老闆子走太遠的路,只在靠近機械前才下車作業。

每小時割下的丹玉3苞米秸杆是3萬株,30株一捆是1000綑,16個勞力輕鬆地就能捆過來。而鐵單4是1萬5000株,8個勞力就夠用。那大車帶挎槓,一車能拉500捆秸稈,一個生產隊30多個勞力,輪番上陣,可以做到機過一小時地就能倒出來,鏈軌55就可進行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