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470章 苞米收割機好使

柳維嘉算了一筆賬,北部戰區一個生產隊平均116垧地,苞米佔70%是82垧,收割機一天作業20小時能收30垧,3天就收完。一個大隊平均8個生產隊,24天就能收完,而苞米播種的次序相距20天,晚收4天不算過。而其他公社的生產隊平均只有60多垧地,苞米才42垧地,1天半就能收完。為此,一個大隊買一輛就行。

看完收割再看剝皮機操作。那個剝皮機長5米、寬3米、高1.5米,進料口在長邊的一頭,高2米、長寬各2米,深50公分,呈鬥形,可供多人用土籃或花筐以及簸箕連續往鬥口裡倒苞米棒。

苞米棒進入鬥裡便跌落箱底,箱底有一個45度角的斜面,使其斜立後進入螺旋剝皮行程。那行程是之字型的若干個棒箍筒組成,每個筒都通過旋轉將苞米皮割成碎條,而之字型能使其行程加長,既能使棒皮層層剝落,又能使剝下的皮從筒頂旋出後落到箱底吐出。而剝了皮的棒在行至頂端時正靠向另一端的箱壁,筒箍會裂開,使其從上方的吐棒口彈出。

那苞米棒長都在30多公分,粗都在直徑7釐米左右,筒箍是裂合式的,有彈簧使內壁直徑收縮,而內壁有3毫米的螺旋刀刃,會層層割開包皮,經過3次折返,行程達到9米,在每分鐘2000轉的情況下行進10秒鐘,出來的苞米棒經過330轉的切割加向上的離心力,連苞米鬚子都會被抽淨了。

這時,只要在機器兩邊安排人手收苞米和攉離苞米皮就行了,那筒箍有60個,每分鐘吸苞米棒360個,每小時吐2萬1600個,和1.5垧地的丹玉3和鐵丹4的平均株數吻合,可以做到即收即剝。

再看脫粒機作業。那脫機和剝皮機的外型規格一樣,只是沒有了進料斗,把箱頂打開,放下支架杆,便形成了2米寬,5米長的進棒斜面,可以有4、5個人同時上料,中間有兩個直徑90公分的滾桶,上面有無數個5公分長錯落分佈的鐵牙,兩個滾桶相對轉動。

苞米落入滾筒內,無論是橫著還是順著落到滾筒上後都被高速旋轉左右橫移的前滾筒擺平,進入兩筒咬合的牙隙間,被破成碎塊。而那移動的滾筒下邊帶著一個篩子,會將苞米粒篩到層後,被推送板從另一側推出。而篩留下的苞米芯則在篩子左右運動時,從兩邊的吐芯口甩出。當未被甩出的苞米芯堆積過多時,則會被滾桶的牙帶起,二次脫粒,二次過篩,二次甩出,使脫粒能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