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風煙大步來 作品

第178章 一個一個部件研究

這裡是本茨的地頭,所以大家讓他先講。

“老爺,”本茨說道,“我覺得可以先做一臺小點的試試,就裝在車子上,說不定可以代替馬來拉車。”

腓特烈點頭說道:“這個想法很好,如果想要它代替馬車,這就需要車子的載重和速度比馬車高,行駛成本比馬車低才行。”

本茨搖頭說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說的是老爺您的馬車,如果可以用蒸汽機來代替馬匹,其他貴族哪能和您比。”

腓特烈明白了,他說的不是蒸汽卡車這些,而是作為貴族臉面的豪車。

“我的車先放一邊。”腓特烈搖了搖頭,“先研究耕種用的拖拉機。”

本茨心想自己這次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馬上說道:“這種機器可以直接用鋼架載重馬車的底盤改裝,要改裝的主要是前輪的轉向部分,還有軸承也需要加強。”

“特別是軸承,這次六日保衛戰裡面,損壞的馬車超過一半是因為軸承有問題,後來維護的時候發現很多軸承磨損得比較嚴重。”

腓特烈在筆記本上把他所說的問題記錄下來,特別是軸承的問題,在前面畫了個★重點標記。

軸承的事情他此前有所耳聞,導致問題出現的因素從材料、設計、加工精度到潤滑油都有。

現在軸承廠是奧美特的一個學生負責,腓特烈抬起頭對他說道:“舍弗勒,以後軸承的使用環境比以前惡劣很多,所以設計、材料和加工都要提上去,該用合金就用合金,該用魔法強化金屬就用,先滿足性能再控制成本。”

在舍弗勒點頭後,腓特烈說道:“我再強調一遍,一臺機器是由眾多零部件組成的,機器性能是各個部件性能的總和,某一個部件的性能不足,會拖累整個機器。”

類似的話腓特烈沒少和他們講,今天舊話重提就是讓大家再緊一緊這根弦。

他這次計劃研究的拖拉機在動力上參考的是老家那邊1958年瀋陽生產的“創造號”18馬力蒸汽拖拉機,結構上參考了歐美19世紀常見的蒸汽拖拉機,即便是採用“俺尋思”技術,依舊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凱瑟琳娜把這段話記錄下來,同時心中感覺很意外,一開始還以為今天的會議是由本茨或者已經頗有聲望的施密特主持,沒想到居然是韋森公爵為主。

本最後說道:“此前的馬車上使用了有彈性的木板和史萊姆膠片一層層相疊的減震條,後來鋼架馬車上用的是鋼條和史萊姆膠。結果是史萊姆膠在載重走了很遠的路後嚐嚐被擠出來,有人就乾脆不用那些膠只用鋼條,最後發現效果差不到哪裡去。”

“我認為,以後就不在車軸和底盤之間用史萊姆膠減震了,全部是用鋼的,冶煉廠那邊開發一些更有彈性的鋼材,像鋼弩的弩臂那樣,用來給車子減震。”

腓特烈點了點頭,說道:“阿弗瑞德今天沒空過來,稍後我會和冶煉廠討論這件事的。”

“我有個建議,可以研究一下彈簧減震。”

技術的發展就像是馬車減震那樣,一開始是用藤條或亞麻編成有彈性的網做成車廂底部,車廂地板和椅子就放在上面,有彈性的史萊姆膠這樣的新材料出來後就一層木板子一層膠將車軸與車廂隔開,然後再按需求局部修改,發現不符合需求了就改材料或設計,直到新的需求出現進行又一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