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風煙大步來 作品

第178章 一個一個部件研究

確定本茨說完之後,腓特烈示意施密特發言。

施密特翻開筆記本從裡面拿出一張摺疊起來的圖紙遞給腓特烈,同時說道:“現在我們正在研究雙氣缸蒸汽機,同時計劃將蒸汽回收和用來加熱補水,減少鍋爐攜帶的水,減輕鍋爐補水的時候造成的波動。”

腓特烈打開圖紙的時候有點意外,蒸汽回收他自然明白,只是這技術主要是在船上使用以節約珍貴的淡水,陸地上是大馬力蒸汽機和汽輪機這樣的耗水大戶才用。

不過他對此也無所謂了,只要不爆炸就由他們去研究吧,如果成了可以少裝水減少鍋爐重量,以後的蒸汽船也用得上,不成就先放著,以後搞蒸汽船時不至於從頭開始。

雙氣缸也是,就讓他們去嘗試吧,成了是好事,為接下來的火車頭提供經驗。

腓特烈看完圖紙後問他:“曲軸打算怎麼加工?”

施密特回答:“我打算分別加工成幾個部件,最後組裝焊接起來。”

腓特烈點了點頭,這種情況下套合式曲軸應該夠用了,先試試吧,但還是提醒道:“這種套合起來的曲軸只能在低速的時候使用。”

施密特表示明白,接著提出了一個問題:“校長,這臺拖拉機的輪子是要用這種特殊鐵鏈來帶動嗎,會不會太重了?”

“而且它的加工也很複雜,要一點一點組裝。”

腓特烈設計的拖拉機採用了開式鏈傳動和齒輪傳動相結合,而不是目前蒸汽機帶動其它機器時常用的皮帶比傳動。

他之所以採用鏈傳動,除了19世紀的蒸汽拖拉機也是這麼做,以及效率比皮帶高以外,還打算藉著這次機會把鏈條點出來,然後賣自行車和三輪車。

就像工業園那邊的廠房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而不是成熟而且也能用的全磚結構那樣,技術發展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把步子邁得大一點,同時培養起相應的技術工人。

相比於小規模使用新技術,新技術推廣的基礎——技術人員的培養才是最困難的,不然以後哪來的人去建大教堂和大圖書館。

這次順便搞鏈條也是一樣,滾子鏈的作用場合很多,而且自行車的各種技術就差它了,此時不順便一起搞出來還等到什麼時候。

在聽腓特烈講解了研究滾子鏈的重要性後,施密特思索著說道:“要生產這種鏈條,需要改進一下衝床,還有設計新的機器,加上熱處理設備,足以建一家新工廠了。”

腓特烈無所謂地說道:“除了鏈條還有配套的齒輪盤,這套系統以後的市場大著呢。”

“如果有誰選擇專門幹這行,那就去銀行申請貸款咯。等你把機器搞出來,說不定可以趕上新的工業園建成。”

在座的不少學生雙眼一亮,又一條發財的路子出現了。

腓特烈沒管最後是誰拿下鏈條廠,反正自己有鏈條用就行,這一項算這麼過了,然後說道:“如果這臺拖拉機只是用來耕地,通過轉軸反轉倒退就不用離合器的,控制鍋爐出氣就行,但是客戶買回去還要用來帶動磨、鋸床或者其它設備,所以在傳動鏈那端需要設置一個離合器,在飛輪工作的時候不讓它跑起來。”